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评论 > 正文

陋兰:不满就对了!不满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时间:2020-03-24 21:37:33    来源:独立调查网    

古今中外,任何时代,影响人类思想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最伟大的力量之一,就是对现实的不满。

八百多年前的1215年6月15日,一批对现实非常不满的英格兰贵族,冒死抗争,最终迫使国王约翰坐到谈判桌前,签订了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大宪章》。

《大宪章》的核心是限制君王权力,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契约的形式把政府和君王的权力关进了笼子,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正是基于对君王滥用权力和百姓权利随意被侵犯的不满,《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民,如果未经合法审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对《大宪章》上的各项条款,贵族推选出25位代表监督实施,如果其中有4人发现国王违约,就可以向国王指出并要求其在40天内改正,如果国王没有改正,这些代表就有权联合全国百姓,以一切方法向国王施加压力和抑制,包括夺取王室的城堡、土地和财产。

这些不满现状的百姓和贵族,用《大宪章》这块初步勾画出现代民主政体轮廓的基石,推动英国向现代文明迈出了一大步,从而奠定了这个孤悬海上的狭小岛国引领世界几百年的基础。

1852年,对黑奴制度不仅不满而且十分痛恨的美国作家斯托夫人,愤笔写下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向世人述说黑人奴隶的苦难、揭露黑奴制度的罪恶。这部抨击现实之作,不仅永远被放入人类思想宝库之中,而且成为了解放黑奴的美国南北战争的催化剂和导火索。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可以和美国独立战争相提并论,那是对人权和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是砸碎旧有制度的枷锁,使美国得以张开翅膀飞速发展的松绑之战。

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南北战争,如果没有斯托夫人这样的不满者和批判者,人们都对现实中的苦难和罪恶麻木不仁视而不见,甚至违背良知地讴歌赞颂,黑奴制度因此而保留至今,那么美利坚要想在其后的一百年间在世界上纵横捭阖,简直是痴心妄想。

百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举子文人,从对科举制度的不满发展到对政治制度的不满,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良运动。虽然这场改良运动最终被冥顽不化的清政府所腰斩,戊戌六君子血溅菜市口,但是不满的火种已经燎原,其后的辛亥革命是它的续篇,而且辛亥志士们化不满为痛恨,他们高举火把,彻底将腐朽的清政府烧毁焚尸。

对此,也不妨设想:如果包括康梁、孙文在内的精英们也满足于现状,或者慑于清政府的淫威而隐藏不满,昧着良心说瞎话,那么今天的华夏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还拖着猪尾辫儿?还摒弃现代文明马拉火车?难说。但是,万民百姓继续匍匐在皇城根山呼万岁是肯定的。

作为万物之灵,人和其他动物的不同点之一,就在于永无止境的“不满”。动物之活着,只要一把草、一块肉,填报了肚子,就会心满意足;而人之活着,填饱肚子仅仅是最低级最基本的需求,“吃饱撑了”,还要追求自由公平,还要追求更美更好。正是凭借着这种永不满足的追求,人类才能够一步步走出蛮荒、走出丛林、走进现代文明。

不可否认,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如果认识不到自身的不足,进步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所有物质的、精神的、科技的、制度的发展,无不孕育于对现状的不满之中。

古语有云:“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唯唯诺诺之人,大致有三。一类是庸碌之辈,他们只埋头于自己的吃喝拉撒,对外界不闻不问,无论屋外的世界风调雨顺还是风起云涌,似乎都和他没有关系,他们真的是什么也看不到,浑浑噩噩一生,属于失明的盲人。再一类是懦弱之人,他们看到了听到了,有些甚至受到过不公正的损害,因此对是非曲直心知肚明,但心中的畏惧使他们噤若寒蝉。他们害怕再次遭受不公,害怕别人遭受的损害降临到自己头上。他们信奉“祸从口出”的祖宗遗训,凡事害怕站错队而三缄其口,这种人,属于自断其舌的哑巴。还有一类人,对现状是真心的诺诺恭维,他们满足而得意,他们是固步自封的代名词,他们是社会进步和改良的绊脚石,他们从现实的不公中捞取了巨大的好处,因此唯恐现状有一丝一毫的改变。这类人,就是固有体制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无不非常精明,对社会存在的不公和弊端岂会看不到?他们唯唯诺诺地装聋作哑,不过是为了煮熟的鸭子不要飞走。

而谔谔之士,不平则鸣,不公则鸣!他们是直视丑陋的眼睛、是断喝不公的怒吼、是污浊中颤动的良心!他们的存在,是任何一个社会之大幸!

有人误认为,这些所谓的“谔谔之士”不过是因为生活困窘而心怀不满而已。其实不然。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物质上并不匮乏甚至很优渥,如果他们也两眼朝天装聋作哑,完全可以过一种令很多人羡慕的安逸的生活。然而,他们的理念、他们的良知、他们的胸怀,不允许他们苟且偷安。他们向往美好,向往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为此而不计个人得失,勇敢而顽强地喊出心中的不满。他们的胆识,在一片唯唯诺诺之中,犹如鹤立鸡群般高亮!

唐太宗身边如果没有一个魏征这样的谔谔之士,岂能成就大唐盛世?

周厉王消灭了所有不满的声音,结果是把自己也放逐消灭。

善待不满者,是衡量一个社会的宽容与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检验着当政者的胸怀与眼光。

而作为敢于对弊端和不公发出不满声音的“谔谔之士”,无论在“诺诺之人”眼里他们是多么的另类,也无论他们受到过怎样的嘲讽和挤压,他们之所以顽强地坚持,我相信心中肯定都抱有这样一个信条:面对丑恶,沉默可耻!

愿更多的人加入到“谔谔之士”的行列中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分子。爱这个国家,就推动她!

原文了来自博客中国:http://sshq909.blogchina.com/599553062.html

编辑:李辉

凡本网注明“XXX(非独立调查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

评论推荐